banner
niracler

niracler

长门大明神会梦到外星羊么?
github
email
steam_profiles
douban
nintendo switch
tg_channel
twitter_id

兴趣点极度分裂的时代

现在无论是什么圈子都是这么撕裂。很久之前就在想这个事情,但一直都是草稿,今天凑数发出来吧。不过我感觉我还是 handle 不住这种主题。

CleanShot 2023-09-06 at 23.35.23@2x

主要是一些零散的想法

举目四望,空无一人#

怎么说呢,现在基本没人能跟我聊番剧, 公司同事也基本不看动画的。即使能聊番剧也很难聊到同一个番剧,再者即使能够聊到同一部番剧,也很难有相同的观点。我想起高中时,跟同学在排队打饭的时候还在聊《命运石之门》的「世界线变动」的事项,在饭堂严肃地讨论我们当前的行为会如何改变世界线。座右铭还是什么「命运的齿轮在不知名的地方转动着」(我大学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中二病)高中时光是我的至福时光,不为别的,就为那几个天天听我吹水的朋友。是吧,xxx 助手,我给你的组织专用笔记本你还留着吧?

以前在追一部作品时,很喜欢去猜之后的剧情。高中大家去猜《东京喰种》里哪个是独眼之王的时候,真的是每周一个答案。高中我没有手机,为了能看这周日晚更新的漫画,大家都是在宿舍深夜传递着某个富豪同学的手机轮流来看的。而现在没有朋友可聊的情况下,我渐渐对作品的深入程度变低了,能理清作品的时间线已经很难得了,甚至可能看完之后会在想「那个角色叫什么名字?」。毕竟在看完的时候不跟别人去聊这个事情的话,其实很难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缺少共同的想象#

我好像想通了,这个时代与上一个时代的较大的差别,其实就是电视。虽然我没有论文作为支撑,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了这种共同的想像,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度拉大了。尤其在大城市中,因为大城市中的大家都是从各个地区来的背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几乎没有类似的相似的过去,喜欢的东西也各不相同。原子化社会,像孤岛一样的大城市中的打工人,这么说其实不太对,其实即使不是大城市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外地人很难在异地能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NANA》里面其实也是这么一帮人。

从大学开始就这样了,我其实挺诧异于大家在说的星空卫视,我竟然从来没听说过。从那一刻开始,我才渐渐明白「我们有着不一样的过去」。而且,某种程度上在年龄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其实有点难接受别人的兴趣爱好,总有一种 NTR 的感觉。这样就更难做到跟随周围同事的兴趣,或者说让周围同事跟随你的兴趣。

虚无缥缈的社区 - 解法或许是面基?#

但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想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时代,即使再小的圈子,都能有一定数量的人群。只是那个人群可能是在网络中,让人显得是如此的虚无缥缈。如何承认并拥抱赛博网络上飘渺的人际关系?若将文字看成一维的话,一维的人实在是很难深刻起来啊。很多时候,真的是一辈子都不会再遇上之前在网上跟你交流过的那个人了。

数字移民也是一样的孤独。

所以才需要这么多面基的事情吧,面基是真的有意义的,让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形象在多维度的因素上构建起来。

像老妈有一群一起跳广场舞的朋友一样,那得天天多开心啊。(就不用像我现在天天去异世界寻求安慰了

前记#

这是我最开始在一年多前写的一段

我真的很享受那种「 跟别人分享自己看过的那种故事 」的感觉。尤其是周围的人兴趣爱好都跟我不大一样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是尤为强烈。兴趣爱好跟你相似的人永远是可遇不可求的。尤其是上大学之后,大家的兴趣爱好都基本上定型了,真的很难做到向别人推荐作品了。怎么说呢,大家的时间好像是永远都不够用,大家都为自己前行的方向而奔波劳累,再者是被自己的兴趣而填满而没有容的下与他人交流的时间,而又或者 「 害怕被伤害而远离他人 」 。人与人之间就好像一座座孤岛。

那种善于倾听别人观点,能够看「 别人推荐的作品 」的人,是一种很棒的人,是一种很棒的优点,他们眼里不会只有自己。实在是很容易被人喜欢。

我则是相反的人,我总是轻易地想强制地改变别人,尤其是那些比我稍微弱势的人。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推荐的作品我都不会去看,别人喜欢的东西我都不会去喜欢。就是这种感觉。当然,在别人推荐前我还是可能去看的,而在别人喜欢前我也可能会喜欢上的,我就是那种「 永远被自己的兴趣所填满的人 」。我常常怕被别人看不起,但其实我才是那个最看不起别人的人,太自私了。就像小学的时候常常拉很多同学来我家看我玩电脑一样,当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就将别人抛到脑后了。「 与别人不一样 」,那可能就是我喜欢 acg 这种小众的东西的理由吧。

参考链接#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