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niracler

niracler

长门大明神会梦到外星羊么?
github
email
steam_profiles
douban
nintendo switch
tg_channel
twitter_id

2401-4-課題分離-共同體感覺-記錄生活需要有照片

開始寫這篇週記時,已經覺得元旦假期是很遠很遠之前的事情了。一個月,真的是能發生不少事情。作為新年的第一篇週記,已經稱不上是週記了(更應說是月記)

生活的記錄#

與家人的共同回憶 - 關於課題分離的思考 - 我有什麼是可以做的#

家裡新房子入伙已經兩年了,一直以來大大小小的家私以及裝飾大多都是父親去打理採購的。而我是一年 90% 的時間都在外地工作,對新房子的熟悉程度遠遠不如我出租屋中的小房間。其中我的貢獻,更是少之又少了(我甚至不知道前一個房子的那幾株陪伴我多年的植物,也早已在搬家的時候就丟棄了)。這次聽聞父親有意想換一張更好一點的沙發,稍作思考,便建議去附近的宜家看看了。

於是元旦當天,帶父母一起逛宜家,這一定是我這次回家(不,甚至是 23 年以來)做得最成功的一個選項了。

宜家之大,我們在裡面逛了四個小時,幾乎是每一分每一寸我們都去看過了。宜家說是賣家具的地方,更像是一個百貨商店。父母是第一次逛宜家,這次讓他們有了各種各樣的「原來房子可以這樣裝飾」的想法。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每每看見一個新奇的玩意,我們就在那討論「這有什麼用,可以放在家裡的哪個位置」。

回來的時候也見識到了佛山的連綿幾公里的家私城。知道了沙發之於我家的上限應該是要多少錢,9000 塊還是很貴啊。也種草了很多之後想要買的東西。雖然可能會有人覺得去個宜家有什麼好講的,但之於我住在小縣城中的父母,還是一個挺新奇的事情的。

(放一張圖,表示我去過吧)
IMG_5194

家裡的父母一直以來都在看爛片。因為各平台及其會員紛繁複雜,他們一來捨不得開會員,二來沒有識別好作品的眼光。最終結果,看得不是國產家庭倫理劇,就是抗日、建國神劇。去豆瓣上一搜,五分六分,真讓我兩眼一黑。

我一直苦於沒有話題跟父母聊,隨著在外面工作的時間越久,我的心與他們的距離就越發遙遠。說的簡單一點,這是代溝。我跟一些朋友聊天聊過這個話題,他們大多給我的回答都是「只能接受現實,你無法改變你父母的世界觀的」。但我覺得我還是有事情可以做的,我不認為我無能為力。

雖然我還沒研究過人與人之間共同話題具體可以由什麼組成。但我覺得共同的回憶、興趣愛好是可以帶來共同的話題的。然後我就發現「大家看過同一部作品,也算是一種共同的回憶」,我們時常會覺得某個網友很親切,其實就源於他對一部作品的深諳你心的評點。所以我前幾次每一次回家都找幾部電影跟他們一起看。然後離去的時候也不忘推薦一兩部好電視劇給他們看。(像上個月也給他們推薦權游了)

但我覺得這還不夠,在我離開之後,他們還是去看家庭倫理、抗日、建國神劇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決定採用 Apple TV,並配合 infuse + 阿里雲盤方法,引入高質量內容,使他們能夠享受更好的觀劇體驗。 至於 IPTV,我採用了定期手動維護源的方式,以保證源的穩定性,並且簡化了父母的使用過程。

可能會覺得我很傲慢麼?可能有人會說,根據課題分離的原則。「父母的認知提高,是他們的課題」。但幫助他們拓展視野,了解世界上還有更多精彩的作品,這其實是我可以做的。(帶他們去宜家,其實多多少少也都是這個理由。)

然後我也試著將我手機上的网易云音樂以及 keep 給刪除退訂了,試著去使用 Apple One 中的 Music 和 fitness。(哈哈,說這麼多光明正大的理由,其實自己也很想體驗一下 Apple TV)

(於是 infuse 就有了笑傲江湖,導致我這周在工作日花了三天的時間給看完了)
IMG_5433

啊,寫完上面兩段之後,就累的不想寫了~~

失敗的電話卡#

最近弄了一張澳門電話卡。一來為了日後的不便之需,在申請一些國外帳號的時候可以用上。二來就是替換了我當前第二張電話卡,減少月租。不過弄完之後其實還有更好的方式來弄一張外國的卡。(澳門卡要實名認證還是挺坑的)

記錄生活需要有照片#

這個月我的隨機課題就是這個,每天有同步到我的 Telegram Channel,但我發現,即使是這樣細小的事情,每天動一下,也耗費了我不少的精神。

Take photos to document life | 記錄生活需要有照片 | 一天拍 10 張選 1 張,並學一下 affinity photo 的後期

(買了一盆多肉來種植,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找點東西來種)

image

(雖然是很無聊的一趟旅程,但旅程就是有這樣的好處,剩下來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photo_2024-01-28 19.25.33

共同體感覺#

共同體感覺,就是由「對他人有貢獻」形成的。 從「對他人有貢獻」做起,從中收穫他人的感謝之情,得到他人的回饋和支持,進而在社會中打造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這個月的第一個週末和第三個週末都在處理奈亞子相關的事務。試著去協助別人幹點什麼事情,並得到回饋和支持,是我這段時間最高興的事情。也因此認識了兩個賽博好友。

我看了什麼?or 用了什麼?#

軟體的進度應該算是我自認為的對這個軟體的熟悉程度

作品 & 產品名媒介進度打分吐槽
六神磊磊讀金庸書籍 (微信閱讀)80%8關鍵的幾部就差《鹿鼎記》沒看了
笑傲江湖‎ (1996)電視劇100%9在工作日花三天看完,實屬是沒有下限的擺爛。雖說《葵花宝典》和《辟邪劍譜》在書外人看來,是很荒謬。但我總覺得,現實中也也有很多同類型的事情。
被討厭的勇氣書籍 (微信閱讀)100%9我一開始會以為比較深奧,難讀懂。 但看下來之後發現可操作性很強,左手「課題分離」、右手「共同體感覺」,能讓我想通不少糾結的人際關係問題。久違地體會到了思維上的清爽。
史蒂夫・喬布斯傳(修訂版書籍 (微信閱讀)100%10四十五萬字。兩個月斷斷續續在微信讀書上聽完了,傳記類書籍的「密度」挺適合用聽的。 這樣一個改變世界的團隊是有理由的,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以及對所做事業的狂熱,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我沒辦法產生一絲的羨慕以及嫉妒,這是他們應得的。 在「想做成事情」這個理念面前,面子不重要的。或者應該說是分文不值。

雜七雜八的閱讀項#

  • [Deck 插件推薦] 錄屏插件 - Decky Recorder 178 - 試試用來錄製 steam deck 的遊戲視頻~~

  • 我在澳洲做社工:我能拯救所有人,中國女孩除外 | 我會拯救你 14 - 雖然我是男生,但何嘗也不是那個不會宣洩情緒的人呢

    識別真正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來自何處。不要逼自己完美無缺,不要無視自己的負面的念頭。
  • 2023 letter | Dan Wang - 很多評點都一針見血

    What are the great Chinese creations of the last 20 years, aside from a science fiction trilogy published before Xi took office, a short-video app that doesn’t display Chinese content overseas, and a video game that looks as if it’s thoroughly Japanese?

    Even most of the movies released these days are either nationalist blockbusters, sappy romances, or supernatural action flicks.

    除了習近平上任前出版的科幻三部曲、一款在海外不展示中國內容的短視頻應用程序以及一款看起來完全是日本的視頻遊戲之外,過去 20 年中國還有哪些偉大的創作?

    甚至現在上映的大多數電影要麼是民族主義大片,要麼是多愁…

  • CloudFlare Tunnel 免費內網穿透的簡明教程 - 少數派 - 是真的挺好用的

  • Node.js Power Tools: 13 Libraries Every Developer Should Know | by Pinjari Rehan | Dev Genius - 抱歉☹️,我用過的不超過三個

  • 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Why People Do It and How to Stop – Solving Procrastination - 嗯,我發現除此之外,還有報復性購物、報復性摸魚也是。讓我想起《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買山羊的那一段。我發現,其實他買一隻羊的心情其實是跟我買一個手辦的心情是一樣的。只有買這種東西的時候,我才能感受到我自己對生活的控制力

    有一個名詞叫做"報復性熬夜",指的是有些人明明在白天疲勞不堪,晚上卻不願意早睡,寧願在床上玩手機。

    這是因為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活,通過在晚上推遲睡覺,獲得一點自己掌控時間的自由感。

  • CLI user experience case study | Hacker News

  • 2023 平穩過渡 - DIYgod - 好積極向上的總結。看著 DIYgod 的年終彙總,就像真實系角色看到了超級系角色的生活。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可能性,也回憶起了前幾年看《涼宮春日的憂鬱》時,對那種生活的嚮往。不過我第一個感覺是,每個領域的事情做得都並不多,每一個數字都不嚇人。但是這些事情加起來之後,卻很不錯。反之,我是做事情太粗,太急了,沒有打磨好就將一團不明狀物放到台面上給別人看。做事情的完成度要比數量重要的多

  • 真理越辯越明,柯文哲火力全開,總統候選人辯論會正式登場! - YouTube - 不是台灣人。即使單看這辯論,也知道要選誰了。(當然,最後還是失敗了~空軍雖然很強,但最後輸在陸軍了)

  • Tom Scott, and the formidable power of escalating streaks - 真正擅長做一件事的最好方法就是定期、深思熟慮地做這件事,並以每次都做得更好一點為目標。(感覺我很喜歡看這類型的文章,這算是雞湯文章麼?)

    The best way to get really good at anything is to do that thing on a regular basis, thoughtfully, and with the goal of doing it slightly better every time.

  • Ask HN: What software/tech blogs/magazines should I be reading in 2024? | Hacker News - 評論很有意思,第一個就是強調做價值投資者而不是日間交易者

    Slightly contrarian perspective: I'm trying to read less temporal (things that matter now) and more fundamental (stuff that mattered 1+ year ago and will still matter in 1+ year, with even wider intervals for non-tech content).

後記#

雖然說是月記,卻是按週記的篇幅來寫的,也就那樣了,寫一兩個事情就夠了,不用事無巨細地將各種內容都攤出來逐一細說。

我也發現,我總是每天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以至於將自己搞得很壓抑,最後的結果就是做什麼都沒動力,拖拖拉拉,以至於最後可能一天想做的事情中只能做到十之一二,真的是挺可惜的。例如最近 airport pro 又被誤跟衣物一起被洗衣機洗了,這其實也讓我的。

公司的產品也開始進行推廣了,推廣的難度確實是舉步維艱。我深切地知道自己做出來給自己用,和自己做出來給別人用的產品是相距非常遙遠的。

置地題圖

photo_2024-01-28 19.25.33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